心理学家:柏拉图的心理学主旨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他是家中的第四子。据说,柏拉图是雅典国王的后裔当时雅典著名的政治家柯里西亚斯就是柏拉图的叔叔。
柏拉图自幼年起就喜欢读书学习,才华横溢,非常优秀。为此,人们还将其称为“阿波罗之子”(“阿波罗”为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
最初,柏拉图的梦想是和他的家人一样,成为一名政客,后来因不满当时统治者的治,他毅然投身哲学领域。当时,雅典爆发了斯巴达战争,“三十僭主”(斯巴达国王吕西斯特拉图占领雅典时在那里建立的一个寡头政治的傀儡政府)上台。紧接着,新的代议制政府取代了“三十僭主”,导致政局混乱。加上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被判处死刑,这让柏拉图对当时的政权非常失望,于是决定弃政从文,开始周游各国,学习本身 感兴趣的知识。
公元前387年,40岁的柏拉图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的西北角创建了“柏拉图学院”,这也是西方文明中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柏拉图学院存在了900多年,公元529年,柏拉图学院被查士丁尼大帝(拜占廷帝国的皇帝)下令关闭。
柏拉图学院的教学思路深受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影响,其教学课程也是按照毕达哥拉斯的传统课题而设置的,主要有几何学、算术、声学和天文学等。除了毕达哥拉斯的传统思想外,柏拉图所提出的西方客不雅 唯心主义哲学,在教学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内容博大精深,有着巨大的价值意义。
在柏拉图的不雅 念中,世界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理念世界,一个则是现象世界。其中,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也是真实存在的;现实世界只不外 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人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世界,现实世界的组成部分就是现象。从这一不雅 念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认识论,并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在柏拉图的所有哲学著作中,《抱负 国》算是其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主要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柏拉图用苏格拉底的口吻和其他人对话的内容,给人们展现了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在《抱负 国》一书中,柏拉图将人类(不包含奴隶)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哲学王,第.一等级是武士,劳动者则为第三等级,对应的角色别离 是国家的统治者,国家的军队和国家的手工业、农业劳动者。
以这三个等级为前提,柏拉图又把人的灵魂分为三类:理性、意志和情欲。理性代表智慧,相当于统治者的理智;意志代表勇敢,相当于武士的意志;而情欲则和劳动者的情欲相呼应,需要控制。在这三类中,最高级的为理智,其次为意志,最低级的为情欲。统治者追求真理,武士要求荣誉和成就,而普通的劳动者则只需要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就可以了。这三种人的存在,也就构成了一个国家理智、意志和节制的三种美德或条件。
在柏拉图眼中,奴隶主就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他人都是为奴隶主办事 的。这是柏拉图最基本的政治主张,其理论基础便是唯心主义思想。柏拉图的知、情、意三分法,也是欧洲史上最早出现的三分法理论。
在柏拉图所设计的抱负 国中,统治者必然 要由真正的哲学家来担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城邦的危机,才能够革除弊端,才会出现最好的政体。所以,也可以这么说,柏拉图的抱负 国就是在哲学家带领下所建立的国家,这也是世上最好的榜样 国家。
- 评论一下
- 最新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