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的欲擒故纵:将欲擒之,必先纵之
在做许多决按时 ,如果过早地行动,会让我们悖于道义、有违民心而陷入被动的处境。所以智者做事不会操之过急,他们懂得“欲擒故纵”的道理,“将欲擒之”的时候,往往会运用“必先纵之”这一规则,最后再水到渠成地实现本身 的目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一则历史故事。郑庄公的母亲姜氏生有两个儿子,老大就是庄公,老二叫共叔段。姜氏对共叔段特别偏爱,几次请求郑武公立共叔段为世子,武公都没有同意。武公死后,长子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姜氏见拔擢 共叔段的计划失败,转而请求庄公将京邑封给共叔段,庄公不好推辞,只好答应了。
郑国大夫知道后,立即面见庄公说:“分封的都城,它的周围超过三百丈的,就会对国家有害。根据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大城不克不及 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城不克不及 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不克不及 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现在将京邑封给共叔段,不合法度。这样下去恐怕您将控制不住他。”
庄公答道:“母亲喜欢这样,我怎么能让她不高兴呢?”大夫又说:“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想办法处置,不要使她的欲望滋长蔓延,蔓延了就很难解决,就像蔓草不克不及 除得干净一样。”庄公沉吟了一会儿,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姑且等着吧!”
其实,郑庄公心里早已有了对付共叔段的方略。他知道本身 现在力量还不敷 强大,共叔段又有母后的支持,要除掉共叔段还比力 困难,不如先让他尽力表演,笔到其罪恶昭著后,再进行讨伐,一举除之。
共叔段到了京邑后,将城进一步扩大,还逐渐把郑国的西部和北部的一些地方据为已有。公子吕见此情形十分着急,对庄公说:“国家不克不及 使人民有两个君主统治的情况出现,您要怎么办?请早下决心要把国家传给共叔段,那么就让我奉他为君,如果不传给他,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庄公回答说:“你不消 担心,也不消 除他,他将要遭受祸端的。”此后,共叔段又将他的地盘向东北扩展到与卫国接壤。此时,子封又来见庄公,说:“应该除掉共叔段了,让他再扩大土地,就要得到民心了。”庄公说:“他多行不义,人民不会拥护他。土地虽然扩大了,但必然 会崩溃的。”
共叔段见庄公屡屡退让,以为庄公怕他,更加有恃无恐。他集合民众,补葺 城墙,收集粮草,修整装备兵器 ,编组战车,并与母亲姜氏约定日期作为内应,企图偷袭郑国都城,篡位夺权。
庄公对共叔段的一举一动早已看在眼里,并有防备。当他得知共叔段与姜氏约定的行动日期后,就命大将子封率领二百乘兵车提前进攻京邑,历数共叔段的叛君罪行,京邑的人民也起来响应。反攻共叔段,共叔段弃城而逃,后畏罪自杀。他的母亲姜氏也因无颜见庄公而离开宫廷。
郑庄公运用“将欲擒之,先予纵之”的谋略,很轻松地除掉了王位竞争对手。他考虑到共叔段毕竟是本身 的弟弟,如果一开始就对共叔段大加讨伐,别人会说他不讲亲情,在道义上他会失分。所以他先让共叔段坏下去,让大家都看清楚了是非曲直,才顺理成章地出兵。
- 评论一下
- 最新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