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效应:告诉你为什么“远亲不如近邻”
哈佛有句格言:不要选择房屋,而要选择邻居。还有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由此可见,邻居的重要性。
确实,和我们交往密切的伴侣 ,不是同学同事,便是近邻。并且,人们总是容易在同学、同事或邻居中找到意中人,而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总归是不太多的。这样说并不是没有依据,而是有研究证明过的。美国社会学家巴萨德在20世纪20年代研究了费城的5000份结婚申请书发现,有1/3的夫妇,婚前住在5个街区之内的范围中。
195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曾对麻省理工学院17栋已婚学生的住宅楼进行了调查。调查中,住户会被问及和本身 最亲近的邻居是谁。统计结果表白 ,居住距离越近的人,交往次数越多,关系越亲密。在同一层楼中,和紧邻隔壁的邻居交往的几率是41%,和隔一户的邻居交往的几率是22%,和隔三户的邻居交往的几率只有10%。可见,邻里之间的亲密程度会随着居住距离的拉近而更亲密。
为什么人们会更多地和近邻打交道呢?这是因为和近邻打交道时,往往付出较小的努力就能够达到目的,比如向近邻借东西,最起码可以少走几步路。并且 ,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昂首 见”,对于经常接触和看到的熟悉的人,我们容易对其产生好感。心理学研究说明,空间距离通过交往频率影响心理距离,也就是说邻里之间会感觉更亲近。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邻里效应指地方社会环境的特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方式。邻里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人们遍及 存在一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期望。人们看待对方时,也倾向于多看积极的方面;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地试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报答 。
此外,一名社会心理学家也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研究。他根据学生名字的首字母摆列 挨次 来安排学生教室座位和宿舍房间。6个月后,他要求每个学生说出3个最亲近伙伴的名字。结果,学生的伴侣 都是在名字字母挨次 上和本身 相近的人,确切的数据是平均相差四五个字母。
- 评论一下
- 最新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