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的人演唱会中会兴奋:“去个性化”心理效应
有的人性格内向,羞于在人前讲话,更不善于唱歌,在KTV的时候也几乎从来都只做听众。但是,奇怪的是,看演唱会的时候,却特别积极,和台下的不雅 众一起,跟着台上的明星的节拍唱得不亦乐乎。看体育比赛的时候,不爱踢球的人也很兴奋,和大家一起使劲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况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其实,这其中存在着鲜为人知的心理效应。有些人本性 内向,但在一些情况下却显得比平时外向的人更疯狂,我们通常说他们两极分化,当人把本身 埋没于团体之中时,个人意识会变得非常淡薄。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去个性化”。个人意识变淡薄之后,就不会注意到周围有人在看着本身 ,觉得“在这里我们可以做本身 喜欢做的事情”,反正周围也没有人认识本身 ,也没有人际关系的束缚。巨大的开放感让害羞的人的欲求进一步增长,因此在这种场合下也会大声唱歌、高声呐喊助威。而大声喊叫出来,也是一种释放精神压力的方法,可以使人表情 舒畅,所以有些平时不爱说话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还会越唱越上瘾、越喊越大声。
但是,这种“去个性化”的状态持续发展下去,也存在必然 的危险性。当人的自我意识过于淡薄时,就会开始感觉什么事好像都不是本身 做的。比如狂热的足球迷,如果自我意识过于淡薄,就可能发展成危害社会的“足球流氓”。
为了研究“去个性化”带来的影响,心理学家金巴尔德曾以女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项恐怖的实验。他让参加实验的女大学生对犯错的人进行惩罚。这些女大学生被分为两组,一组人则被蒙住头,别人看不到她们的脸,而另一组人胸前挂着本身 的名字。由工作人员扮成犯错的人后,心理学家请参加实验的女大学生发出指示,让她们对犯错的人进行惩罚,惩罚的方法是电击。实验结果表白 ,蒙着头的那一组人,电击犯错者的时间更长。由此可见,有时,“去个性化”会让人变得更冷酷。
当然,“去个性化”并不会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导致人丧失社会性和冷漠。在保持着社会性的团体中,“去个性化”也很难使人做出反社会的行为。所以,当平时安静的伴侣 在演唱会中高声喊叫时,我们也大可不必去阻止他。
- 评论一下
- 最新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