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古训背后的心理学规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古训,没有人会怀疑它的合理性。但是很少有人明白在古训背后的心理学规律。不会有人喜欢坏人,但是十全十美也许并不是一种“美”,一个处处要求完美的“好人”,也会令人感到窒息。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对本身 的严格要求,有时候会让周围的人难以承担,喘不外 气来,从而也会让他本身 步履维艰。接下来为大家讲一个故事,来说明在人际关系中,过于追求完美的不良效应。
有一天,天使找到伊莎贝尔,郑重其事地对她说:“对于每一个人,上帝都会赠予他一份适量的聪明和一份适量的愚蠢,可是上帝在匆忙中忘记了赠予你愚蠢,现在我给你带来了这份礼物。”“将愚蠢作为礼物?”伊莎贝尔很费解,但是她又害怕上帝的威严。于是,她让天使将愚蠢植入了本身 的脑中,接受了这份“礼物”。
然而到了第二天,生平第一次,她在讲话中出了破绽,在解题的时候花费了很长时间去思考,并且 她用了一个早晨记住的一组单词,在过了三五天以后,就忘记了将近一半。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她很痛恨上帝给她的这份礼物。于是,在深夜的时候,伊莎贝尔偷偷地取出了植在本身 脑中的愚蠢。
过了一段时间,天使来检查,当他发现那份愚蠢已经被扔进垃圾箱的时候,他来到伊莎贝尔面前,义正词严地对她说:“愚蠢是每一个人都必需 有的,只是在配额上或多或少罢了,任何一个完整的人都应该拥有愚蠢。”
伊莎贝尔实在没有办法,就把本身 扔掉的那份愚蠢捡了回来。但是她只是偷偷地把愚蠢嵌进头发,天使居然没有发觉她的做法。在这之后,伊莎贝尔是绝对聪明的,她没有遇到过一道难题,没有出过一次破绽,不会忘记任何东西,所以她一直保持着十分优异的成绩。
当然,她也品尝不到任何改正差错后的轻松和愉快。更让她奇怪的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和她一个组去参加辩说 赛,因为在辩说 赛上,她出色的口才让同伴全都成了陪衬;也没有人愿意跟她做买卖,因为到最后总是她赚到钱;在爱情上她也是个失败者,虽然她年轻,人也长得标致 ,但是男人们都觉得在她面前本身 就是个傻瓜,因此没有人敢追求她;也没有人愿意和她下棋或者打牌,因为对方总是输得很惨,偶尔一两次她故意输给对方,但是也输得十分勉强,很容易让人看出她在暗中放人一马,这让对方更伤自尊。
伊莎贝尔感到越来越孤独,日子越来越空乏无聊。这时她真的希望本身 也拥有常人的那份愚蠢,但是被她植在头发里的愚蠢由于时间过长,再也植不进脑袋里去了。她希望天使能够帮忙 她,可是因为她的原因,天使再也不会回来了。因为本身 只有聪明而没有愚蠢,伊莎贝尔就这样在痛苦孤单中过了本身 单调无聊的一生。
看完这个故事,聪明的你是不是有所收获?要是一个人过于出众,或者形象过于完美,就会给周围的人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反而使周围的人不肯 意靠近TA。当人们发现在某一个领域很杰出的权威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样有很多缺点的时候,他就会对对方产生一种亲切感,原先对他抱有的恐惧感和敌对情绪也会消失,并且 还会不由自主地同情对方。
- 评论一下
- 最新跟帖